

3金2银1铜!30项奖项!宋嘉学子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取得佳绩
2025/9/13
8月17日至22日,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无线电和定向运动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以下简称“国赛”),在浙江绍兴隆重开赛。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29名学生组队参赛。
本届赛事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近300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赛,参赛人次突破5000+,比赛涵盖电路创新设计、智能运输、电子勋章、电路创新智能控制、遥控编码探雷等11个科技性赛项,旨在通过实践提升青少年的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历经多轮激烈比拼,学校参赛团队斩获颇丰,共揽获30项亮眼荣誉:摘得全国金牌(第一名)3项、银牌(第二名)2项、铜牌(第三名)1项,另有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共摘得6枚奖牌,等第奖合计27项;团体奖项再添佳绩:电子勋章U10组荣获团体第一名,电子勋章U12组斩获团体第三名,共2项团体荣誉;此外,学校参赛队还获评“优秀组织奖二等奖”,为此次参赛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比赛是学校电子制作社成员继2024年国赛夺冠后,在全国性赛事舞台上再次交出的精彩答卷。
在优秀选手云集的赛场,宋嘉学子以沉稳之姿再书佳绩。六(6)班杨昊叡同学将日常训练的专注刻进每一道焊点,智能寻轨器U12男子组决赛现场,他以零失误的节奏完成全部流程,稳稳摘下全国第一名及一等奖,为宋嘉在本届赛事中烙下第一块“金牌印记”。
年龄均不足十周岁的电子勋章U10组,是全场年龄最小的“初生牛犊”。怀揣对电子制作的浓厚兴趣与热爱,这群小选手将训练变为探索科技的实践场。他们把失败当教材:谁遇到制作难题,立刻把问题贴上“错题墙”,大家围拢拆解;谁发现制作技巧,主动开起“迷你分享会”。一次次互学、一轮轮请教、一天天加练,最终换来2金2银1铜和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让“最小选手”捧回“最大奖杯”。
八(1)班吕辰阳同学在回顾比赛历程时说,去年虽然遗憾止步,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继续挑战的决心。他说自己平时一有空就反复练习焊接元件、分析电路图,赛前的两周坚持每天模拟比赛流程。“‘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哪怕失败也要再来一次。”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在今年的电子勋章和电路创新控制两个项目中都拿到了全国三等奖。他特别开心地说,“这次比赛让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不放弃,每一步努力都是在向前突破。”
而对于五(2)班的石硕羽同学来说,去年曾获得电子勋章U10男子组第一名的他,今年更是主动选择了更难的项目,同时参加了电子勋章U12和智能寻轨器U12个人赛。他表示,为了这次比赛,他认真研究赛题,加强识别元件和电路焊接的速度与准确性,还经常向老师请教调试技巧。“虽然训练挺辛苦,但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尽管今年没有卫冕冠军,在两个项目中都收获了三等奖,他仍然笑着说,“获奖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依然特别喜欢动手做电路、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指导老师张立娟说,宋嘉的参赛队员们,无论获奖与否,都在本次大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科技素养与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当中,有的初登国赛舞台,略显青涩却勇敢挑战,有的已是多次参赛,沉稳笃定、精益求精。每一次焊接、每一轮调试、每一次加练,都是对热爱最好的诠释。这份荣誉不仅属于站上领奖台的选手,也属于每一位默默努力、不断超越自我的队员。正是他们共同的付出,凝聚成宋嘉代表队的强大力量,在全国赛场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07指导老师照片)
指导老师吴志健说,赛事虽已落幕,但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电子制作竞赛不仅点燃了宋嘉少年对芯片与电路技术的浓厚兴趣,更引领他们走向编程、人工智能等更广阔的综合实践领域。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此类赛事正不断推动科学教育从“兴趣启蒙”深化为“素养培育”,成为连接青少年成长与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纽带。
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自2022年建校以来,始终秉承“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办学初心,致力于构建充满创造力的教育生态。通过电子制作与芯片专题学习,将技术实践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让一颗颗中国“芯”在孩子们手中连接电路、传递信念,更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珍视每一份好奇心,呵护每一个科技梦想,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孕育创新思维与家国情怀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