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研赋能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 ——我校两项区级课题结题汇报会圆满举行
2025/9/23
2025年9月17日上午,区一般课题《基于“专业自驱力”的“教师团长”生成与发展模式研究》与区青年课题《基于宋庆龄大爱教育思想的初中语文学科育人多支架的研究》结题汇报会在我校行政楼会议室顺利召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王洁、熊立敏受邀莅临指导,课题负责人汤慧慧校长、徐颖楠老师及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汇报,现场围绕课题成果展开深度交流与研讨。
聚焦“专业自驱力”,破解教师团队发展新课题
汇报会上,汤慧慧校长首先就区一般课题《基于“专业自驱力”的“教师团长”生成与发展模式研究》进行阐述。她从“新时代教育政策对教师团队建设的新要求”、“新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教师自发实践中涌现的研究方向”等三个维度,清晰梳理了课题立项的背景与核心价值。随后,汤校长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关键成果:不仅系统厘清了“专业自驱力”的核心概念与构成要素,更构建起“教师团长”的生成机制与培养路径,为学校教师团队梯队建设提供了实践框架。
两位专家对该课题给予高度认可,特别肯定了研究中形成的教师发展“群像表”及成果梳理的完整性。同时,专家也提出针对性建议:需进一步明确“教师团长发展模式”的结构性要素,细化新手教师、骨干教师、资深教师三类群体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与特征,让模式更具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价值。
立足“大爱教育”,构建语文学科育人新支架
紧接着,徐颖楠老师围绕区青年课题《基于宋庆龄大爱教育思想的初中语文学科育人多支架的研究》汇报成果。她以“课堂教学中的育人痛点”为切入点,分享了课题从“理论梳理——方案设计——课堂实践——成果迭代”的完整研究历程,重点阐述如何将宋庆龄先生“大爱育人”的核心思想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构建起阅读指导、写作实践、文化浸润等多元育人支架。
专家团队对课题的特色亮点给予好评,认为其在阐释宋庆龄大爱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搭建育人支架方面成果扎实,尤其部分支架的学科针对性较强。同时,专家建议:需进一步优化课堂情境创设,增强支架的语文学科辨识度与过程性指导功能;深化“平等”、“学生主体性 等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落地;调整研究成果的表述方式,更突出支架的应用过程与育人实效。
专家引领,科研赋能促发展
整场汇报会中,王洁、熊立敏两位专家从理论建构的严谨性、实践操作的落地性、成果凝练的科学性三个维度,对两项课题进行精准点评,提出诸多建设性指导意见,并反复强调“课题研究需紧扣教学实际,以‘真问题’推动‘真研究’,最终实现以研促教、以研促育”的核心目标。
此次结题汇报会不仅集中展示了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扎实成果,更为课题后续的深化完善与成果推广指明了清晰方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开展更多聚焦“真问题、实过程、高质量”的研究,以科研创新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双向提升,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